公司主站| 收藏本站
实验授课教案

实验八 碳酸盐岩结构组分的观察与描述(二)

作者:| 来源:英国威廉希尔公司 | 时间:2018-07-09

实验课教案

实验八 碳酸盐岩结构组分的观察与描述(二)2学时)

一、目的要求
   
通过对碳酸盐岩(标本和薄片)中生物颗粒结构、球粒结构、藻粒结构、残余结构的观察描述,要求掌握这些结构的特点,重点是掌握生物骨骼的鉴别标志。

二、观察内容
1
、生物颗粒结构:观察生物骨骼的形态特点、完整程度、大小及在颗粒中的百分含量,重点要观察生物骨骼的显微结构特征。
C—Ⅲ—64泥晶灰岩
——旋壁具隐粒结构,具特征外形(纺形),个体完整(1~5mm),多房室包壳,内部结构复杂,旋壁、隔壁多具隐粒结构的致密层。
C—Ⅲ—1亮晶屑灰岩
瓣鳃类——钙壳分三层,表层为很薄角质层(不保存),外层为柱状层(为壳体主要部分,其显微结构是,柱状方解石垂直壳面排列),内层为极薄片状层(叶片状方解石平行壳面排列,镜下为薄层亮线。)
介壳为微弯曲的条状,外侧为等厚度的亮晶粗大方解石呈柱状垂直壳面生长(共轴生长),内侧为亮晶粒状方解石,此反映底质对亮晶方解石生长在晶形上的影响。部分介壳内侧为灰泥(包括细小生物屑)的充填,形成遮蔽孔隙内示底构造(在手标本上观察更为醒目,灰泥为灰褐色,亮晶为灰白色)。
C—Ⅲ—8泥晶砂屑、屑砂岩
海百合——连生单晶结构(有共轴交代边)
填隙物为灰泥,发生重结晶,有表生环境中产生的次生孔隙,并被亮晶方解石充填。
C—Ⅲ—50亮晶生物灰岩
松藻——晶粒结构(大量出现)
有孔虫——隐粒结构
海百合——连生单晶结构,有共轴生长边
腹足类——晶粒结构(经转化作用,重结晶作用)
海绵——晶粒结构(似脑纹状)
腕足类——平行片状结构
苔藓虫——网格单晶结构(部分薄片中可见)
填隙物:亮晶二世代结构,第一世代壳状方解石,第二世代为半自形粒状紧密镶嵌具贴面结合。
C—Ⅲ—30泥晶介壳灰岩
腕足类——平行片状结构、倾斜片状
瓣鳃类——晶粒结构(经转化作用、重结晶作用),壳瓣厚度变化不大,平缓弯曲。
介形虫——玻纤结构、壳小而薄、边缘迭复等特点可与共它双瓣壳生物区别。
三叶虫——浅黄棕色的玻纤结构,奇形弯曲呈钩状。
C—Ⅲ—81粉晶介壳灰岩
瓣鳃类——晶粒结构,介壳均已破碎
填隙物为灰泥已重结晶为粉晶级方解石。
C—Ⅲ—68亮晶藻虫灰岩
有孔虫——隐粒结构、玻纤结构
红藻(翁格达藻)——丝体壁具微细柱结构,丝体与生长方向近于平行,向外逐渐倾斜,隔壁退化,褐色似花生壳饰纹。
C—Ⅲ—34含沥青亮晶珊瑚灰岩
珊瑚隔壁——柱结构(羽簇结构),可见暗中线。
珊瑚横板——层结构(纤维状方解石垂直中心线生长)。
体腔充填亮晶方解石,晶间孔隙有褐色沥青质充填。
2
、球粒结构:观察球粒的形状大小、矿物成分、内部结构、分布特点、在岩石中的含量。
C
—Ⅲ—63泥晶骨针球粒灰岩
球粒:圆形,内部结构均匀,色暗,由泥晶方解石组成。
骨针:为海绵骨针,微粒结构
有孔虫:玻纤结构
3
藻粒结构观察藻粒类型、形状、大小、矿物成分、内部特征、分布特征、在岩石中的含量。
C—Ⅲ—11C—Ⅲ—12C—Ⅲ—13(亮晶藻团块云岩)
藻团块:色暗,形状不规则似云朵状,由它形粒大辩论白云石组成,填隙物为亮晶白云石胶结物。
C—Ⅲ—15亮晶核形石云岩
核形石——放射状结构(淡黄褐色),白云质
藻团块——色暗,由晶粒细小(粉晶级)的它形粒状白云石组成;其集合形状不规则。
填隙物:亮晶白云石
4
、残余结构:观察岩石后生结构的特点,分析产生残余结构的原因。
C
—Ⅲ—66残余泥晶生物屑灰岩
原为泥晶生物屑结构,经重结晶,形成残余生物结构。


三、报告要求
   
由于内容较多,但重点放在各在生物骨骼显微结构的观察,实验报告要求如下:
(一)格式
薄片号、生物名称、显微结构、生物骨骼切片形态(简单示意图及文字描述)。
(二)各门类顺序:1、松藻,2、伞藻,3、红藻(翁格达藻),4、有孔虫,56、海绵,7、层孔虫(参观片),8、珊瑚,9、苔藓虫,10、腕足类,11、瓣鳃类,12、腹足类,13、三叶虫,14、介形虫,15、海百合,16年环竹节石18光壳竹节虫19、管壳石


四、复习思考题
1
、复习第二版《沉积岩石学》教材第十二章的内容,了解碳酸盐岩的生物骨骼的成分、结构及常见生物门类的骨骼显微结构特征。
2
具双瓣壳的腕足类、瓣鳃类、介形虫三者在形态特点、显微结构上有何区别?
3
、哪些生物可能出现园形切面?它们有形态及显微结构有何区别?